結核病因療程長,許多患者經常無法耐心就醫、服藥,而使得治癒率偏低,加上感染力強,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傳染病,每年並新增一萬五千名結核病患。值得注意的是,衛生署根據胸腔疾病進行統計,發現國內除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患者比例逐漸上升外,致死率更高的廣泛抗藥性結核菌也有擴散趨勢,將使得結核病防治更為困難。
胸腔病院傳染病科主治醫師黃紹宗指出,多重抗藥性結核病,是指對兩種抗結核一線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,患者需合併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。
由於用藥量大,易使皮膚造成過敏、且會伴隨食慾不振、嘔吐等副作用,加上治療時間往往長達一、兩年,不少患者都無法耐心服藥、自行斷藥,不僅治癒率低,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。
這類廣泛抗藥性結核(XDR-TB)患者有增加趨勢。根據統計,驗出多重抗藥性結核菌的比例,從四年前的一三%,竄升到去年的二三%,其中屬於廣泛抗藥性的比例,也由一○%上升到一三%。
對於結核病因服藥期長而產生許多患者失聯或斷藥,進而造成治癒率偏低,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年以來,預計斥資一億九千萬元,投入結核都治(DOTS)計畫,要求醫院落實「送藥到手、服藥入口、吃完再走」,提升病患服藥順從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