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內容摘自《經絡養生除病痛》,作者曾慧雯、林貞岑/著、陳玉昇/審稿,天下雜誌出版】
50%∼ 80%的台灣女性都有輕重不一的經痛,有些人甚至需要吃止痛藥才能度過生理期。中醫理論認為「通則痛」,原發性痛經的發生多與血氣不通暢有關,或是因為平時常吃生冷食物、體質虛寒、氣血虛弱所引起,因此疏通經脈、強肝補血、改善體質,才是標本兼治的方法。
一般來說,穴位按摩及服用中藥調整體質,都能有效緩解經痛。
按摩穴道解經痛
行間穴、三陰交、崑崙穴、關元穴容易找又有用,不需要針灸,自己用手指按壓就有效果。
1 行間穴:足背上,當第1、2 趾間,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。
作用:是刺激肝經的穴位,能幫助打通肝經,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。
2 三陰交:小腿內側。足內踝上方四指橫寬處。將小指放在內踝尖上,其餘三指自然向上貼近小腿,食指上緣所到之處即是。
作用:是脾、肝、腎三經經過的交點,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,應該是寒氣太重、凝結小腹,刺激三陰交可以止痛、去寒。
|
圖/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|
|
3 崑崙穴: 足外踝尖處與足跟肌腱連線的中點。
作用:是膀胱經的穴道,若腰痠背痛、筋骨僵硬,就是膀胱經鬱熱,除了多做運動以外,還可刺激崑崙穴。
4 關元穴:肚臍直下3 寸(四指幅寬)處。位於任脈,又叫做下丹田,是元氣之所在。
作用:可調節生殖系統,改善月經失調症狀。
艾草灸有效緩解疼痛
還在燒熱水敷熱水袋止痛嗎?不妨試試「艾草灸」。顧名思義,它不是扎「針」,而是用熱「灸」。
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生薑和中藥房就買得到的艾草粒,作法是切約半公分厚的薑片鋪蓋在小腹部,再把艾草敷在薑上燃燒,艾草燃燒所產生的能量會穿透薑片進入腹部,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舒適感。
吃好、睡好、多運動,經期不再痛
痛經除了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外,飲食、運動、睡眠也要配合改善。高雄市立中醫醫院副院長嚴秀娟發現,許多痛經患者有以下情況:會為了減肥而少吃一餐,長期熬夜,或是因飲食控制過當,造成月經失調。
長期熬夜會產生陰虛現象,陰虛則上火,可能讓月經變少、血塊變多,無法順利排出。
飲食、作息正常,加上適度運動,是痛經最好的保養之道。
適度運動是天然的活血化瘀藥方,可改善氣血循環,較不會造成氣滯血瘀。研究發現,經期間窩著不動的人,子宮內膜剝落速度慢、經期天數較長,反倒是經期間和緩運動的人,如走路、做些伸展運動或肌力訓練,幫助氣血通暢,經期也可以變得較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