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的公寓,因為設計都比較簡單, 除了一個進出的梯間(5樓公寓都沒有電梯) 及頂樓梯間(俗稱風厝ㄚ)之外, 幾乎都沒有甚麼公共空間了, 所以公設比很低
近年來 法規的規定 有多了一個各規定 叫做>>>雙逃生梯<<<
雙逃生梯 只要是新建案 都需要有雙逃生梯 就是2各 逃生梯啦!!
所以 現在大多數的公設比 都 從 幾年前的20~22% 變化到27~33%的公設比例!!
後來地價高了, 蓋低樓層不划算, 於是越蓋越高, 樓層高了就必須用電梯了, 就必須蓋地下室結構基礎才足夠, 也要有足夠的停車空間ㄚ, 用水用電等的設備都要增加, 那戶數多要管理ㄚ, 於是就多了門廳ㄚ, 守衛室ㄚ, 再後來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, 於是就多留了讀書室, 娛樂室, 交誼廳, 健身房的空間, 甚至有社區游泳池了, 門廳也越來越氣派, 要氣派空間就要加大, 於是屬於公共設備的空間增加了, 那這些空間也是要住戶分攤ㄚ, , 公設比就由6-8%, 提升到22.-28%, 那豪宅甚至到30-40%, 因為提供公共享受的空間越來越多, 生活機能在社區內就可以滿足
其實法規規定所增加的空間在公設比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, 像以前公寓才3-5%, 再增加一個電梯,一個逃生梯和地下室避難空間, 最多也在15%以內可以解決, 主要問題在提供社區生活機能的空間, 當你的社區生活越豐富, 當然你得付出更多的公設空間出來, 相對你的支出也會增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