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://images.qm120.com/2011-9-19/110919092342457169.jpg)
迷思一:痘痘擦皮膚科醫師的”藥”,會有抗藥性,再擦一般保養品無效?
正確解析:所有處方中,只有抗生素類的藥膏或口服藥才會產生所謂抗藥性問題,除此之外,是沒有所謂抗藥性的顧慮。而在醫師處方與一般痘痘、油性肌膚保養上的護理建議:較嚴重時,以醫師處方為主,並維持一般的基礎保養(清潔、適度保濕、防曬)。當問題獲得改善時,繼續使用油性、痘痘專業保養品,延續成效與避免相同問題的復發。
迷思二:痘痘部位反應身體機能(ex.嘴巴=腸胃、下巴=淋巴腺、熬夜痘=肝不好)?
正確解析:痘痘生長部位與身體機能反應無關。有些人在熬夜後突然長出一顆大痘,主要原因是剛好皮脂分泌旺盛,再加上角質堆積與粉刺發炎所引起,與肝不好沒有關係,其他部位也是。青春痘與體內系統最有關聯性的,是來自於內分泌系統因為荷爾蒙分泌不正常所引起。
迷思三:酸類濃度一定與去角質能力成正比,濃度越高效果越好?
正確解析:正常原則下,酸類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有其效果。但濃度越高,刺激越大,一般保養較不建議超出法定範圍的濃度標準。且針對改善痘痘肌膚,單純靠角質代謝是不夠的,最佳的方式應該是在保養成份中加入抑制油脂、殺菌、減緩發炎的成份,才能全方位的改善痘痘。
迷思四:出油、痘痘肌膚要增加去角質與敷清潔面膜的次數,去除油光?
正確解析:一般來說,去角質主要成份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兩種。一般我們所使用的磨砂膏是屬於物理性的方式。而化學性去角質則是透過酸的化學特性,切斷角質間的連結,來達到溶解、剝除角質的效果。如果在日常保養程序中就有酸類的成份在,就不建議增加磨砂膏或深層清潔面膜的使用次數,甚至避免使用。
迷思五:痘痘貼片好貼心,一貼無痕肌?
正確解析:痘痘貼大多是由人工皮製造,會將紅腫、化膿外觀遮掉。但其實會造成該部位不透氣,反而使細菌滋生(大部分引發痘痘的細菌為厭氧菌),發炎情況更加嚴重。以皮膚科醫生角度如非必要,盡量不建議使用。
迷思六:夜晚比較不容易出油,不需要控制油脂?
正確解析:夜間比較不會出油,但卻是皮脂線製造油脂的最高峰,直到隔天12點~16點的時間再排出。因此針對夜晚的油脂調理,應該是利用有效成份減少皮脂腺的分泌,避免第二天油光滿面的情形發生。
迷思七:油性、痘痘肌膚較少皺紋,不需要抗老化?
正確解析:油性肌膚因為皮脂層較厚的關係,比較不容易生成皺紋。但老化現象不僅僅只有皺紋而已,膚色不均、斑點、毛孔鬆弛(水滴型毛孔) 等,都是肌膚老化所面臨的困擾,油性肌膚仍要審慎面對。建議的方向為:1. 挑選少油脂、清爽劑型、2. 應注重於抗氧化、修護發炎成份,維持肌膚應有的循環,與預防的概念、3. 注重保濕、4. 落實防曬,避免紫外線威脅。
|